重慶井楊子培訓學校
全國熱線:400-631-2669
電 話:023-67769100
15340551971(微信同號)
聯 系 人:小井老師
網址:www.89156.net
學校地址:重慶渝北區金開大道西段24號附10號(5號線人和輕軌站1號出口50米;恒大華府3號停車庫口)
茶道起源于我國,我國人至少在唐或唐以前,就在先將茶飲作為一種修身養性之道,唐朝《封氏聞見記》中就有這樣的記載:茶道大行,王公朝士無不飲者,這是現存文獻中對茶道的早記載,由此可見,早完善的茶道流程就是唐代陸羽所創的煎茶茶道,呂溫在《三月三茶宴序》中對茶宴的優雅氣氛和品茶的美妙韻味,作了非常生動的描繪,茶藝培訓學校的茶藝師下面介紹一下茶之道的精蘊。
一為清,至若救渴,飲之以漿,蠲憂忿,飲之以酒,蕩昏寐,飲之以茶,昏寐者,渾渾噩噩、混混沌沌之謂也,是一種精神上的麻痹、木訥、滯澀,飲茶可使人心清、神朗,可致人脫俗,行茶道,尚茶禮,是一種精神上的修持,境界的超拔。
二為和,夫珍鮮馥烈者,其碗數三,次之者,碗數五,若座客數至五,行三碗,這是客來敬茶的典型場面,且以茶禮恭敬奉之,體現的是一種心平氣和、和睦安寧的氣氛,故茶道之和,實乃人際的融通,意態的謙和。
三為儉,茶之為用,味至寒,為飲益,精行儉德之人,若熱渴,聊四五啜,與醍醐、甘露抗衡也,精行儉德,指人的行為精謹儉樸,道德高尚正,以茶道待客、會友、處世,即是以儉樸之身待人,亦以儉樸之意律己,追求的是欲念的淡泊,體現的是真善的崇尚。
四為怡,怡情勵志是為情怡,陸羽茶道中有鑒茗、辨器、識水等規制,在所有的識、辨過程中,先發生反映的是人體各感官對美好物事的體驗,如視覺所及,有茶具之精美別致狀,有爐火之烈烈跳躍狀,有沸水之騰波鼓浪狀,有茶湯之碧綠琥珀狀等不一而足,身臨其境,品嘗佳茗,情緒大悅,實為情緒的調節,志趣的雅求。
五為健,若熱渴,凝悶,腦疼,目澀,四肢煩,百節不舒,聊四五啜,與醍醐、甘露抗衡也,又于風爐之一足鑄曰:體均五行去百疾,醍醐、甘露之效,乃舒人心腦百節之至善者,而百疾可去,則體健何憂,是以飲茶得體健,實乃使精神獲得良好載體,是人生康泰的理想歸附。